2008年4月30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五版:旁听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海岛神探林定康

  口述:林定康
  整理:陈岚 夏方

  林定康,舟山市公安局定海区公安分局刑事技术室痕迹检验高级工程师。从警26年来,一直从事刑事技术工作,期间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,嘉奖20余次。2007年又获“全省刑侦技术行家”等荣誉称号。
  由于常年工作在现场痕迹勘察的第一线,性格内向、技术炉火纯青的他,被同事们称为“定康师傅”。从小酷爱机械的他,又把研究各种门窗锁具视为自己最大的业余爱好,多个针对性极强的防盗小发明,又让他获得了“门神”的雅号。
  平时不善言辞的林定康,在谈起自己的工作时,眼神里闪现出兴奋的光芒。“自己的分析点被逐一证实,是我干工作最大的乐趣。”——别人眼中枯燥辛苦的工作,在他看来却充满了魅力。

  农家孩子迷上了刑侦技术
  1979年,我中学毕业。第一次面临决定自己命运的选择。当时的我,因为是农村户口,无法报考自己钟爱的技术学校,只好放弃了“长大搞机械”的梦想。于是,在班主任老师的建议下,报考了当时新成立不久的浙江省公安干部学校(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)。
  毕业后,我被分配到了嵊泗公安局刑侦大队。当时,每个民警并没有什么细致的分工,大家什么活都要干,而且那个时候在公安系统内,几乎没有专门搞痕迹鉴定的人。
  让我真正对这项工作产生兴趣的,是发生在1982年的一起小案子。那年2月,黄龙岛上接连发生了十几起盗窃“被面”的案件,我被调去那里协助当地派出所民警查案。就在到达的那个晚上,再次案发。在案发现场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,我采集到了一枚可疑的指纹。也就是通过这个指纹,这个系列盗窃案立即告破。这件事情给了我很大的鼓舞,我似乎隐约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。
  就在几个月之后,舟山市公安局成立了一个“痕迹鉴定培训班”,从全市4个区县挑选了4个民警进行为期半年的培训。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。那次培训让我获益匪浅。我们4个学生天天跟着师傅跑犯罪现场,半年下来,我们接触了爆炸、盗窃、杀人等几乎所有类型的犯罪现场,掌握了大量痕迹鉴定的技术知识。从那以后,我正式走上了现在刑侦技术岗位,一干就是26年。
  受到不少影视剧的影响,很多人对我们工作的印象是:很威风、很刺激。但真正的现场痕迹鉴定,其实是一项很苦很枯燥的工作。能静下心来,耐得住寂寞,是每个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。特别是早年刚开始干的时候,人手很少,我常常是深夜回家,刚睡下十分钟,又被叫了起来。甚至最多的时候,一天看了11个犯罪现场。
 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自己的分析点被逐一证实,是我干工作最大的乐趣。
  就拿2001年发生的一起杀人案来说吧。当时被害的是一个60多岁的独居老汉,死在自家的屋子里。死的时候身上盖着被子,墙上和地上有多处喷溅的血迹,脖子上有明显的勒痕。
  我在现场看到了这样两个痕迹:一根长铁丝,显然是凶手勒住死者的工具。铁丝的一头有在手上绕过的圈状,另一头则相对比较直;屋里有一个放衣服的柜子,柜子下面是一个米缸,两样东西都被翻动过(农村老人有将值钱物品放入米缸保存的习惯)。翻出来的米和衣物呈现交叠的状态。
  根据这两处痕迹,我做出了这样的判断:从铁丝的状态来看,勒住死者想置其于死地的应该是一个人,一端用手绕圈加大摩擦,一端用脚踩住;被翻出的米和衣服层叠,说明有两个人,一个在翻衣服一个在翻米缸。而且米缸里的米没有被直接倒到地上,说明凶手自己很可能也是上了年纪的人,心疼粮食,而且力气并不是很大。
  案件侦破后表明,这起血案的起因是因为同村一个老人因为与被害人有过节,叫了两个同样上了年纪的人,来找被害人算账。而我的这几点判断,无一失手。

  “门神”出手拒小偷于门窗之外
  干刑侦工作20多年,各种各样的凄惨状况我见得多了,但是至今都忘不了那个绝望的神情:盗贼夜晚入室,窃取了孤寡老人的“养命钱”。老人顿足捶胸,悲怆而泣,那是他一张张积攒下来的“棺材本”啊!
  入室盗窃八成发生在夜间,破门而入的约占一半,其中采用破锁或开锁进门的近八成。每次办案回来,我总要回望被盗的现场,思考怎样让千家万户都扎紧“篱笆”,拒贼于门窗之外。
  常言说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”。要知道如何防盗,就要先了解盗贼作案的手段,这样才能有效应对。于是,从现场带回的门锁、被破坏门窗的照片,都成为我细心琢磨的“标本”。现在这些东西,已经在我们单位的陈列室里,摆了整整一屋子。
  90年代初,盗贼多用老版身份证一类的硬塑料片,从木门缝插进而拨开锁舌,屡屡得手。在无数次开关之后,我发现了一个简易的克星:鞋钉。
  恰好,那年我到定海区公安分局解放路派出所当指导员,辖区正是这类入室盗窃案高发的老社区。于是,我给每个片儿警发了一把榔头和一包鞋钉,让他们挨家挨户给居民钉门,尤其针对老房子的木门,见门就钉。从那以后,原先窃案频发的社区,几乎再没发生一起类似的入室盗窃案。
  近些年来,老百姓家里用木门和老式门锁的情况已经不多见了。很多人家都装上了防盗门、防盗窗,用上了铝合金窗户。这些新的装置看起来都很安全,牢不可破,但是在我看来不管是多牢固的防盗窗,都可能被盗贼在“无声”中潜入。而且从我们办案的实际情况来看,从窗户进入室内的盗窃案数量日渐上升,差不多占到了总数的50%。
  平时,家家户户都需要开窗通风,有些人会在睡觉时也把铝合金窗户打开一个缝隙。尤其是在夏天的晚上,这种做法给犯罪分子有了很大的可乘之机。
  于是我就开始琢磨,要既保证安全又保持一定的空气流通,就需要把窗的移动幅度进行适当限定。我在自家的窗户上多次试验,终于发现了又一个“防盗窍门”。效果很好。

  一肚子防盗窍门期待推广
  研究各种各样的锁,是我最大的爱好。从挂锁、司必灵锁、球型门锁、钢门锁,到三保险锁、十字门锁、磁卡锁、原子锁、电子锁,林林总总锁具的拆解揭秘;从踢、撞、撬门破坏门框上的锁孔,用螺丝刀、7字型专用撬棒撬门破锁,到用万能钥匙、硬别锁芯,形形式式作案手段的细微剖析,我几乎搭上了全部的业余时间。
  虽然身居海岛,但我经常会在公安内部网上,尽览各地警方侦破入室犯罪的最新动向。有时候自己也会发表一些帖子,其中的观点往往能引起全国同行的热议。有时遇到急案,远在千里之外的同行就直接打来电话,相互“切磋”一番。
  我很喜欢这种形式的交流。就像武侠小说里的“华山论剑”,大家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提高业务水平。都说“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”,我从事刑侦工作二十几年来,小偷盗窃的伎俩千变万化不断出新,作为我们刑侦技术人员,自然也应该与时俱进。
  正因为看过太多的盗窃现场、发现了太多的破绽,我开始有了更多的焦虑。仅仅对时下住宅外开式防盗门的安装方式,我心里就已经有了一系列“补丁”方案。为此,我特地找过当地房产开发商,建议在新建楼盘中改装防盗门。虽然不少开发商的老总对我的想法很是赞同,但由于需要其他相关单位的配合,一时比较难实施。
  也有人建议,让我拿着这些“防盗窍门”去申请专利,一旦推广开来,还能获得不错的效益。可是我觉得,作为一个刑侦技术人员,我的职责就是让自己的这些研究成果真正为老百姓所用。所以现在,在不断改进自己这些设计和想法的同时,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深入各个社区,面对面、手把手地把它们教给更多的人。